|
|
|
|
注意切勿将头手伸出窗外 注意提醒和看好孩子不要随意将头伸出车窗外 孩子在行驶的车上将头伸出窗外,是非常危险的行为,可能被来往车辆擦伤自己。即便驾驶人车速较慢,如果前方有事故需要紧急刹车,或者后面有车追尾,出于惯性,将头伸出窗外的儿童也可能受到严重伤害。 不要让孩子坐副驾驶 父母驾车出行尽量不要让孩子坐在副驾驶上,副驾驶位置实际上是汽车上危险的位置,如果遇到急刹车,因为孩子的控制能力差,很容易受伤。 不宜抱着孩子乘车 这种做法,孩子一般坐得比较低,头部刚好在家长胸部,如果发生猛烈碰撞,家长的胸部自然会猛烈地压向孩子的头颈,对孩子造成比较大损伤。 要使用儿童座椅 我国每年有超过1.85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事故,儿童因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欧洲的2.5倍,美国的2.6倍,中国儿童乘车出行中儿童座椅的配置率不到百分之0.1,汽车使用儿童专用的装置可有效地将儿童受伤害的几率降低百分之70左右,其中儿童汽车座椅是为关键的装备,家长要转变陈旧观念,增强儿童乘车意识。 车内不要放过多玩具 不少家长会在后排放置玩具,吸引孩子的注意力。玩具少,尚可接受;但玩具一多,就有危险。一旦急刹,每一个玩具都有可能成为杀手,即便玩具是塑料或木头做成的。这些玩具伤害的对象不仅只有小孩,还有在前排开车的你。车内玩具需要固定住,并且还要定期清理,千万不能将后排变成游乐园。 千万别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孩子单独留在车内而导致热死的案例全球已经有无数起了,一旦气温超过26℃,独自留在车内的儿童就可能遭遇致命的车内热射病。 为何成年人感觉“还可以”的温度,竟会造成车厢内儿童死亡?有关专业人士说,幼儿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成人差很多,所以才会导致冬季易冻伤,夏季易生痱子等。一般体温超过38℃,小孩就会出现不适感,超过39℃就属于高烧,过了40℃就会有生命危险。 而实验已经证明,无论环境温度怎样,在太阳照射下,车内温度都会以相似的速度增加,高时可达40℃以上。在这样的高温下,儿童体温上升、体内水分散失的速度远比成年人快,他们的呼吸系统和耐热能力又不如成年人,因此很可能发生 “热射病”,即因体内热量过度积蓄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,直至死亡。 车内空气质量不可忽视 很多人认为,在车内关闭窗户打开空调内循环就能阻止PM2.5的入侵,但事实上并非如此,如果车辆无法有效过滤来自外界的污染空气,加上内饰材质污染物的挥发,待在车内的人们很可能要面临“双重毒害”。 车内异味往往是人们容易忽视的部分,尤其是对儿童。儿童由于身体各部位的机能尚未发育健全,免疫系统比较脆弱。另外,儿童呼吸量按体重比比成年人高百分之50,相比成人,车内空气污染对其造成的伤害要比成人大得多。 不得不说的是,以著称的北欧某汽车品牌很值得称道,其配置的空气质量控制系统,能有效过滤车外颗粒及有害气体,PM2.5过滤率可达百分之95;同时,从生产源头上切断内饰中可能产生的污染。打造清新的车内空气,宝宝们更受益匪浅。
|
|